一、照明方式和照明種類
1.照明方式可分為:一般照明、分區(qū)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混合照明。
2.照明種類可分為:正常照明、應急照明、值班照明、警衛(wèi)照明和障礙照明。
二、電氣照明光源原則
1.電氣照明光源有白熾燈、鹵鎢燈、熒光燈、熒光高壓汞燈、高壓鈉燈、低壓鈉燈、金屬鹵化物燈和長弧氙燈等幾種。
2.電氣照明光源應根據(jù)照明要求和使用場所的特點來選擇。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
(1)開閉頻繁,或因頻閃效應影響視覺效果以及需要防止電磁波干擾的場所,宜采用白熾燈或鹵鎢燈。
(2)對顏色的識別要求較高的場所,宜采用日光色熒光燈、白熾燈或鹵鎢燈。
(3)振動較大的場所,宜采用熒光高壓汞燈或高壓鈉燈。
(4)有高掛條件,需要大面積照明的場所,宜采用金屬鹵化物燈、高壓鈉燈或長弧氙燈。
(5)當一種光源的光色不能滿足生產(chǎn)要求時,宜用兩種及兩種以上的光源進行混光照明。
(6)顯色性較好的顯色型高壓鈉燈,其中功率較小者也可用于室內(nèi)照明。此外,還有高頻供電的節(jié)電型熒光燈,也具有顯色性好、光效高等特點。
三、選擇照明燈具的原則
1.在有爆炸性氣體或粉塵的廠房內(nèi),應選用防塵、防水或防爆式燈具,控制開關(guān)不應裝在同一場所,需要裝在同一場所時應采用防爆式開關(guān)。
2.在潮濕的室內(nèi)外場所,應選用具有結(jié)晶水出口的封閉式燈具或帶有防水燈口的敞開式燈具。
3.灼熱、多塵場所應采用投光燈。
4.在有腐蝕性蒸氣和特別潮濕的室內(nèi),應采用密封式燈具,開關(guān)設備應加保護裝置。
5.在有粉塵的室內(nèi),根據(jù)粉塵的排出量及其性質(zhì),采用完全封閉式或密封式燈具。
6.在密封式燈具內(nèi)及功率大于150瓦的燈泡均不得采用膠木燈頭。
四、照明燈具、開關(guān)和插座的安裝要求
1.照明燈具應安裝牢固可靠。
2.室內(nèi)或車間內(nèi)裝設的燈具,若用吊管懸掛,管徑不應小于10毫米(隨燈具重要而定),燈具的附件應固定可靠。
3.導線不應承受拉力。
4.燈具及其發(fā)熱部件(如鎮(zhèn)流器等)應遠離可燃物品,或者采取隔熱措施。
5.若吊燈重量超過3公斤,應預埋吊鉤。
6.室內(nèi)燈具距地面高度一般不應小于2.5米;不屬于潮濕、危險場所的生產(chǎn)車間和其他房間,至少不應小于2米;如果由于生產(chǎn)或生活上的需要,必須降低懸掛高度,則應加強絕緣或采取加設外罩等防護措施。
7.室外燈具距地面高度小于3米(裝于室外墻壁上時可減至2.5米)時,應對光源加以保護。
8.照明開關(guān)應接在相線上,不得接在零線上,拉線開關(guān)應裝在距地面不低于1.3米處,手開關(guān)離地面應不低于1.3米,插座離地面高度一般也不應小于1.3米。
9.不同電壓的插座,應采用不能互用的不同型式的插座,并應有明顯的標志;明裝的開關(guān)、插座和吊線盒、均應牢固地裝在合適的木臺上;如果暗裝,則應有開關(guān)盒和完整的蓋板。
10.各種場所用的應急照明燈具應有特殊標記,如用顏色、標簽注明等。
11.變、配電所內(nèi)的高、低壓配電盤和母線正上方不得安裝燈具。
五、查找照明線路漏電故障的方法
1.判斷線路是否確實漏電。
此時可用兆歐表搖測線路絕緣電阻的大小,或者在總刀閘上接一個電流表,接通全部開關(guān),取下所有燈泡。若電流表指針擺動,則表明線路漏電。
2.判斷是相線與零線間漏電還是相線與大地間漏電,或二者兼而有之。判斷的方法是切斷零線,若電流表指示不變,則是相線與大地間漏電;若電流表指示為零,則是相線與零線間漏電;若電流表指示變小但不為零,則表示二者兼而有之。
3.確定漏電范圍。取下分路熔斷器或拉開刀閘,若電流表指示不變,則是總線漏電;若電流表指示為零,則是分路漏電;若電流表指示變小但不為零,則表明總線、分路均漏電。
4.找出漏電點。經(jīng)上述檢查后,再依次拉開該線路燈具的開關(guān)。當拉開某一開關(guān)時,若電流表指示返零,則是該分支線漏電,若電流表指示變小,則表明除該分支線漏電外,還有別處漏電,若所有燈具開關(guān)都拉開后,電流表仍指示不變,則表明該段總線漏電。依次把尋找范圍縮小,便可找出漏電點。
為了及時發(fā)現(xiàn)漏電故障,應定期檢查線路,測量其絕緣電阻。如果發(fā)現(xiàn)電阻值變小,則立即找出故障點,并予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