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11日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十周年,在此背景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近日發(fā)布《中國的對外貿易》白皮書,全面介紹中國對外貿易基本情況。在7日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崇泉表示,10年來,中國走出了一條以開放促發(fā)展、促改革的道路。過去10年是中國發(fā)展最好最快的10年,也是與世界各國優(yōu)勢互補、利益共享的10年。
中國跨入貿易大國行列
改革開放以來,對外貿易一直是中國經濟最為活躍、增長最快的部分之一。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對外貿易的活力進一步增強。
目前,中國對外貿易總量躋身世界前列,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出口總額和進口總額占世界貨物出口和進口的比重分別提高到10.4%和9.1%,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第二大進口國。崇泉表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十年的進出口增速是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快的,也是同期世界上最快的。
不僅是貿易總量實現跨越式發(fā)展,對外貿易結構也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出口商品已經由初級產品為主向工業(yè)制成品為主轉化,并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和多元化的進出口市場格局,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2001年至2010年,中國服務貿易總額(不含政府服務)從719億美元增加到3624億美元,增長了4倍多。中國服務貿易出口在世界服務貿易出口中的比重從2.4%提高到4.6%,2010年達1702億美元,從世界第12位上升到第4位;服務貿易進口比重從2.6%提高到5.5%,2010年達1922億美元,從世界第10位上升到第3位。
外貿對拉動經濟增長、擴大社會就業(yè)、推動產業(yè)升級、促進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對國民經濟發(fā)展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十年來,國內生產總值從全球排名第六位躍居到第二位,年均增速11%。201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40萬億人民幣,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從8592元增加到29670元,外匯儲備從2122億美元增加到今年的2.85萬億美元,增長了接近13倍。對外貿易與國內投資、消費一起,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三大引擎。
對世界經濟累計貢獻率高于美國
最近10多年來,中國與其他新興經濟體一起,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日益重要的力量。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比2001年增長4.6萬億美元,占同期世界經濟總值增量的14.7%。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經濟總值的比重增加至9.3%。世界貿易組織的數據顯示,2000年至2009年,中國出口量和進口量年均增長速度分別為17%和15%,遠遠高于同期世界貿易總量3%的年均增長速度。中國對外貿易的發(fā)展不僅推動了中國經濟的現代化和綜合國力的提升,也使中國經濟成為世界經濟一部分,促進了經濟全球化。
崇泉表示,中國經濟的發(fā)展為世界各國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入世十年,中國平均每年進口7500億美元的商品,相當于為貿易伙伴創(chuàng)造了1400多萬個就業(yè)崗位。在華投資的外商企業(yè)累計匯出的利潤是2617億美元,年均增長30%。中國對外投資企業(yè)聘用的當地員工接近80萬人,每年在當地納稅超過100億美元。
同時,中國也已成為世界經濟穩(wěn)定增長的重要力量。根據世界銀行計算,2002年至2010年,中國在世界GDP的比重持續(xù)增加,中國對世界GDP增量的貢獻率,2003年是4.6%,2009年增長到14.5%,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貢獻國。根據高盛研究,2000年至2009年,中國對世界經濟的累計貢獻率已經超過20%,高于美國。
“2009年,中國進口量增長2.8%,是主要經濟體中唯一進口呈現增長的國家。在全球貿易下降12.9%的情況下,中國進口值仍然超過1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二大進口國,為全球經濟復蘇作出了重要貢獻。”崇泉說?!?/p>
外貿并未拖累宏觀經濟
對于近幾個月來外貿出口增速下滑可能對經濟帶來的不利影響,商務部外貿司司長王受文表示,這一方面反映了國際市場需求的減弱,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當前我國出口面臨著綜合成本上升的壓力,包括勞動力工資的上漲、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土地成本的上漲、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等。
他認為,明年外需市場情況不會有根本好轉,而從國內的供應成本上看,也會面臨今年同樣的狀況,所以外貿進出口形勢將較為嚴峻。但由于發(fā)展中國家,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長表現不錯,因此,明年在外貿出口方面會重點開拓對發(fā)展中經濟體的出口。同時,進一步提高外貿結構調整的步伐和企業(yè)競爭力。“如果明年歐洲金融危機不發(fā)生失控的話,預計出口仍然能夠實現一定水平的增長。”
外貿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對于外貿在未來中國經濟中飾演的角色,崇泉表示,其重要作用暫時還難以替代。但他同時表示:“外貿對經濟在中國的貢獻率與世界上其他國家比,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高。德國是60%,日本是33%,中國大約20%左右。”
崇泉認為,當前,對外貿易仍是中國經濟的有利因素、積極因素,它對宏觀調控沒有產生不利影響或者拖累影響。在當前形勢下,只有穩(wěn)定出口,擴大進口,才更有利于實現宏觀調控目標,有利于中國經濟健康平穩(wěn)發(fā)展。
【來源 :金融時報】
【編輯: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