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地道的張家口壩上人,從記事起便認(rèn)為“炸糕”是最好吃的食物。制作炸糕,要先將黃米磨面,再將干黃米面一層一層灑在沸水蒸騰的籠屜里,蒸熟后放在瓦盆,用力揣至筋道的粘糕。吃的時候,可以包上豆餡用油炸,也可以用飯鏟鏟下一塊,放在菜碗里,蘸著菜湯吃,這叫面性糕。還有一種是專為小孩子準(zhǔn)備的,是在揣糕時,小孩子等不及,先揪下一塊,包上紅糖,搓成棒狀,靠在大塊的糕邊,待熱糕將糖融化,再打發(fā)給小孩子吃。
除了炸糕就數(shù)莜面窩窩了。做窩窩的過程,就像制作工藝品,壩上的媳婦們從地里勞動回來,洗洗手,和好面,把推窩窩的瓷磚用麻油抹一抹,右手背上背一塊和好的莜面,從食指和中指的縫中往瓷磚上擠一小塊,然后用手一壓一推,成了紙一樣的莜面片,再用左手的食指夾住一卷,放在籠屜里,就是一個窩窩,外地人又叫莜面卷。小媳婦們的手快,不一會兒,籠屜里就滿了,薄薄的片,圓圓的口,小小的卷,整整齊齊的,讓人眼饞。之后,再把籠屜放到熱鍋上蒸幾分鐘,等莜面的香味溢出來后起鍋,莜面窩窩醮上羊肉蘑菇湯,那滋味真美。
莜面是用莜麥磨制成的面粉。莜麥?zhǔn)且荒晟菽局参?,成熟的莜麥不像小麥有長長的穗,倒像掛著一串串小小的鈴鐺,壩上人稱之為莜麥鈴鈴,這鈴里含著的就是莜麥粒。莜麥粒比小麥粒秀氣,小麥粒是墩墩實實的小伙,莜麥粒則是苗苗條條的少女。把莜麥粒加工成莜麥面,要經(jīng)過淘洗、熱炒、磨碎三個環(huán)節(jié)。
【來源:長城網(wǎng)】
【編輯: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