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最新公布的11月份中國制造業(yè)采購經理指數(PMI)32個月來首度落至臨界點之下,這一重要的宏觀經濟先行指標預示著中國經濟增速回落之勢仍將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持續(xù)。
在全球經濟受歐債危機沖擊前景低迷之際,中國經濟增速的持續(xù)回落引發(fā)了海內外的一些擔憂。只有認清經濟增速回落的原因、外部經濟環(huán)境的走勢、內部的發(fā)展?jié)摿?,才能對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和前景得出理性判斷?/p>
經濟增速回落目前看主要還是主動調控的結果,中國經濟仍處在平穩(wěn)較快增長區(qū)間
重慶勤牛工程機械公司總經理鄒晴感覺今年以來的經營壓力越來越大。一季度公司的開工率還是百分之百,二季度開始訂單密集程度逐漸下降,到了三季度庫房里有了存貨。
作為一家工程機械企業(yè),勤牛公司的產品銷售與基礎設施建設、固定資產投資和宏觀經濟走勢緊密相關。鄒晴說,今年銀根緊,“一攬子計劃”去年底也到期了,整個工程機械行業(yè)的銷售由爆發(fā)式增長進入了調整徘徊期。公司已經把今年增長的預期,下調到了年初預期的一半。
今年以來,出于盡快穩(wěn)定物價等考慮,通過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和3次加息,全國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速從1月份17.2%回落到10月份12.9%;經濟增速從一季度的9.7%回落到三季度的9.1%,工業(yè)增速從前兩個月的14.1%回落到10月份的13.2%。各方面的數據匯聚成一個趨勢——經濟增速逐步回落。
“中國經濟增速的回落,到目前看主要還是主動調控的結果,是我們讓經濟增長回歸常態(tài)。”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分析認為,貨幣政策大幅回收流動性,各項刺激政策到期退出,房地產受到調控,意圖是穩(wěn)定物價,去除泡沫,讓整個經濟增長依靠內生力量,回歸到常態(tài)。
一個健康的經濟體如同健康的人一樣。人生病了,是要吃一些補藥,但不能總吃補藥。經濟短時期內可以靠政策刺激,但長遠看要靠內生力量。現在要把“補藥”去掉,經濟增速出現一些回落也是正常的。
“中國經濟的增速還在9%以上。9%以上其實是比較高的速度,我們過去習慣于兩位數的增速,其實這不是常態(tài)。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沒有太大變化,增速回落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說。
外需持續(xù)減少對中國出口的影響將進一步顯現,明年中國經濟增速將繼續(xù)回落
就在宏觀政策主動調控,意圖使中國經濟增長恢復常態(tài)之時,國際金融市場出現新的劇烈動蕩。外部需求的萎靡下滑,通過出口訂單的減少最終傳導到中國經濟。
希臘主權債務危機“舊病復發(fā)”,全面引燃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意大利等國深陷其中,中國第一大出口市場歐盟進入二戰(zhàn)后經濟最困難的時期。美國經濟也問題多多,遭主權信用評級下調,之后又圍繞提高債務上限和削減赤字紛爭不斷,失業(yè)率居高。歐美經濟同時遭遇重大問題,世界經濟前景一片暗淡。
由于出口訂單通常有一定的時滯,中國出口剛剛感受到外需的嚴峻。從9月份開始,中國出口已經連續(xù)2個月負增長,負增長的幅度從2.1%加深至7.2%。11月份的PMI調查顯示,出口訂單指數為45.6%,大幅下降3個百分點,連續(xù)兩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下。
然而,專家們普遍認為,這只是開始,未來外需形勢更加嚴峻。聯合國12月1日發(fā)布報告說,一些主要發(fā)達經濟體經濟再次衰退的風險正在加大,明年將是世界經濟繼續(xù)低速增長或重新陷入衰退的關鍵一年。
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崇泉指出,世界經濟將在較長時間內處于調整期,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升溫,中國面臨的貿易摩擦將呈加劇之勢。
“出口導向型經濟,一旦遇到外需收緊,沖擊會比我們預料得要快,比如巴西第三季度經濟增長環(huán)比幾乎為零。宏觀政策要提高前瞻性和靈活性加以應對,日前國家下調了存款準備金率,就是政策預調微調的鮮明信號。”張茉楠提醒。
中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進出口總額相當于GDP的比重)仍有50%左右,外需的持續(xù)惡化必然導致經濟增速的進一步放緩。PMI指數在11月份回落至臨界點以下,也預示著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增速仍將延續(xù)回落勢頭。
“中國經濟增速未來將繼續(xù)回落,但內需相對穩(wěn)定,基本可以排除經濟增速驟然大幅下滑的可能性。”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
利用好倒逼機制推動轉型升級,中國經濟仍有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和強大的發(fā)展動力
中國經濟面臨的困難加重,特別是外部局勢持續(xù)惡化、難以掌控。面對這樣的局面,應當怎樣應對,需要有一個基本的判斷。
在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看來,中國經濟今后最大的風險將是遇到痛苦就放棄結構調整和轉型努力,就想到貨幣政策“開閘放水”。
經濟增長總有起伏,企業(yè)經營總會遇到困難。換一個角度看,這正是結構調整的難得時機。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fā)展,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新的發(fā)展階段,一些深層次矛盾需要解決。特別是隨著勞動力等要素成本的攀升,資源環(huán)境承載能力的約束,中國經濟的發(fā)展方式到了必須調整的關口。
“不能機械、靜止地看企業(yè)現在遇到的勞動力成本上升、市場競爭加劇等困難,這些困難是可以通過技術進步、提高競爭力等辦法消解的,國家要采取措施鼓勵支持企業(yè)的技改、創(chuàng)新。過了這一關,中國經濟將邁上一個新臺階。”張立群說。
對這一點,不少企業(yè)家有著清醒的認識。重慶勤牛工程機械公司總經理鄒晴告訴記者,市場銷售好的時候,技術創(chuàng)新的需求并不顯得那么迫切,而市場銷售出現了困難,技術創(chuàng)新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四季度,公司打算從加快研發(fā)新產品和改變營銷策略兩方面下手,積極應對難題。
盡管眼前遇到了不少困難,但中國經濟的發(fā)展空間和動力仍然是巨大的。只要政策應對得當,中國經濟未來仍然能夠保持較好的發(fā)展勢頭。
中國的城鎮(zhèn)化率不到50%,而發(fā)達國家多在90%以上,其間的差距蘊含著巨大的市場需求;東部地區(qū)雖然經濟增速有所回落,但中西部地區(qū)經濟依然欠發(fā)達,投資需求旺盛,消費潛力巨大;壟斷行業(yè)的改革遠未完成,市場活力有待進一步激發(fā)。
“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有供給、有需求、有活力、有空間,前景無限。”姚景源的分析令人充滿信心。
【來源 :新華網】
【編輯: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