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的要素
基本的PCR須具備
1.要被復制的DNA模板 Template
2.界定復制范圍兩端的引物Primers.
3.DNA聚合酶Taq. Polymearse
4.合成的原料(四種脫氧核苷酸)及水。
PCR的反應包括三個主要步驟
分別是1. Denaturation 2. Annealing of primers,3. Extension of primers。 所謂 Denaturing乃是將DNA加熱(至90~95℃)變性, 將雙股的DNA加熱后轉(zhuǎn)為單股DNA以做為復制的模板. 而Annealing 則是令 Primers于一定的溫度下(冷卻至55~60℃)附著于模板DNA兩端。 最后在DNA聚合酶e.g. Taq-polymerase 的作用下(加熱至70~75℃)進行引物的延長 Extension of primers及另一股的合成。
PCR的最早設想 核酸研究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本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人們致力于研究基因的體外分離技術(shù),Korana于1971年最早提出核酸體外擴增的設想:“經(jīng)過DNA變性,與合適的引物雜交,用DNA聚合酶延伸引物,并不斷重復該過程便可克隆tRNA基因”。
PCR的實現(xiàn)
1985年美國PE-Cetus公司人類遺傳研究室的Mullis 等發(fā)明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聚合酶鏈反應。其原理類似于DNA的體內(nèi)復制,只是
PCR的改進與完善
Mullis最初使用的DNA聚合酶是大腸桿菌 DNA 聚合酶 I 的Klenow片
段,其缺點是:
①Klenow酶不耐高溫, 90℃會變性失活,每次循環(huán)都要重新加。
?、谝镦溠由旆磻?7℃下進行,容易發(fā)生模板和引物之間的堿基錯配,其PCR產(chǎn)物特異性較差,合成的
DNA片段不均一。此種以Klenow酶催化的PCR技術(shù)雖較傳統(tǒng)的基因擴增具備許多突出的優(yōu)點,
但由于Klenow酶不耐熱,在DNA模板進行熱變性時,會導致此酶鈍化,每加入一次酶只能完成
一個擴增反應周期,給PCR技術(shù)操作程序添了不少困難。這使得PCR技術(shù)在一段時間內(nèi)沒能引
起生物醫(yī)學界的足夠重視。
1988年初,Keohanog改用T4 DNA聚合酶進行PCR,其擴增的DNA片段很均一,真實性也較
高,只有所期望的一種DNA片段。但每循環(huán)一次,仍需加入新酶。
1988年Saiki 等從溫泉中分離的一株水生嗜熱桿菌thermus aquaticus 中提取到一種
耐熱DNA聚合酶。 此酶具有以下特點:①耐高溫,在70℃下反應2h后其殘留活性大于原來的
90%,在93℃下反應2h后其殘留活性是原來的60%,在95℃下反應2h后其殘留活性是原來的40
%。②在熱變性時不會被鈍化,不必在每次擴增反應后再加新酶。③大大提高了擴增片段特異
性和擴增效率,增加了擴增長度2.0Kb。由于提高了擴增的特異性和效率,因而其靈敏性也
大大提高。為與大腸桿菌多聚酶I Klenow片段區(qū)別,將此酶命名為Taq DNA多聚酶Taq DNA
Polymerase。此酶的發(fā)現(xiàn)使PCR廣泛的被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