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動車事故一周年之際,我們不得不承受另一份悲傷的記憶。受北京市7月21日“61年一遇”的強降暴雨影響,截至22日17時,北京市境內共發(fā)現(xiàn)因暴雨死亡37人。其中,溺水死亡25人,房屋倒塌致死6人,雷擊致死1人,觸電死亡5人。
分析認為,北京暴雨致25人溺亡的悲劇主要原因在于城市排水系統(tǒng)的落后和不健全。北京市防汛辦主任、總工王毅就曾明確表示,現(xiàn)在北京市中心城區(qū)的排水管網最早還有明代的設施,屬于老古董了,無法應對現(xiàn)代排水需要。據媒體報道,城市的排水管網只有天安門作為重點地區(qū)排水能力比較高,然而,暴雨當天,故宮也出現(xiàn)不同程度積水,雖然不如其他地方嚴重,但有的地方甚至齊膝。
另據了解,面臨排水系統(tǒng)隱患的城市并非只有北京,廣州、上海等地也毫不列外。據悉,廣州中心城區(qū)僅有83%的排水管網達到一年一遇的標準,僅9%達到兩年一遇的標準,甚至還有少部分區(qū)域僅為半年一遇標準。因此,近些年來到“某某城市”去看“海”成為雨季的時尚,公眾在調侃的同時,也透露了對現(xiàn)代化都市建設殘缺的不滿。
某知名網絡媒體因此策劃了一期專題,標題為《中國與世界隔著一條下水道》。在為溺亡的靈魂表示哀悼的清晨,看到這樣夸張的標題并不覺著夸張。如果北京、廣州、上海,以及其他更多的城市有了這條“下水道”,那么今天我們就不必悲哀的報道25個溺亡人。下水道對于中國的城市而言,無疑使一處硬傷,一根軟肋;對于城市的居民而言則是一個無法預知的潛在危害,或許某個深夜、或許某個清晨它會隨著一場暴雨的降臨而奪取可貴的生命。
為了避免悲劇的再次發(fā)生,為了告慰25個溺亡的靈魂,為了中國不在與世界隔著一條下水道,相關部門應立即啟動拯救城市排水系統(tǒng)計劃,更新城市規(guī)劃建設理念,加強城市公共管理和應急機制。